南宫市人民政府
印发《关于持续深化“四个农业”促进农业高质量赶超发展
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
通 知
各乡镇和街道,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关于持续深化“四个农业”促进农业高质量赶超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南宫市人民政府
2021年7月15日
关于持续深化“四个农业”促进农业高质量赶超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
为巩固拓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成果,进一步将“四个农业”的要求落到实处、引向深处,推动全市现代农业在“十四五”时期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持续深化“四个农业”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冀政字〔2021〕7号)和《邢台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持续深化“四个农业”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邢政字〔2021〕1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把握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和市委九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三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以农业高质量赶超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核心,按照延长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的要求,突出特色优势产业,抓住关键环节,集中资源力量,以改革创新的思维和举措,着力推动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落地见效,加快构建特色鲜明、规模开发、高端带动、集群发展的新格局,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支撑,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市、美丽南宫提供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坚持系统思维,创新发展。按照全产业链发展理念,系统梳理特色优势产业的长项和短板,着力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破思维定式,拓宽思路视野,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创新要素配置方式,创新产品和模式,增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新动能。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突出以水定产,节约利用资源,保护产地环境,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增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推动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产业体系。
坚持消费引领,高端发展。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从供给侧、需求侧两端发力,适应消费、创造消费,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提高特色优势农产品竞争力。
坚持市场导向,高效发展。强化规划引领、政策引导和组织协调,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产业发展、投资建设、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激活要素、激活资源,带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农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明显深化、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全市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由2019年的53%提高到68%;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值由1.4:1提高到1.7:1。依托市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南宫基地,结合我市产业优势,重点培育1个产值超十亿元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全市乡村休闲农业年接待20万人次以上,综合收入500万以上。农业效益持续提升,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左右。
科技支撑能力全面加强。到2025年,基本形成体系完善、创新能力强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创新驿站全面发展,科技服务体系贯通县乡村三级,实现特色优势产业科技服务全覆盖;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智能装备水平大幅提升,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由83%提高到88%,特色作物机械化薄弱环节实现全面突破。
绿色生产方式基本形成。到2025年,基本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生产方式。年农业灌溉用水量由2019年的7220万立方米下降到6051万立方米,化肥、农药施用量保持零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由77%提高到87%,秸秆基本实现全面综合利用,农膜基本实现全回收。
品牌竞争力显著提升。到2025年,基本形成农产品品牌、区域公用品牌和涉农企业品牌支撑的品牌体系,功能升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高效便捷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和深度通达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全市农产品品牌由2019年的20个增加到40个左右,重点打造2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个涉农企业品牌、1个高端精品品牌。
产品质量大幅提高。到2025年,农业标准体系趋于完善,产品质量档次明显提升,“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追溯机制有效落实。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提升到81%以上,“两品一标”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由3个发展到9个以上,农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按照“规模化、集约化、融合化”发展思路,集聚科技、绿色、品牌、质量发展要素,集中打造优质谷子、精品蔬菜、优质生猪等3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推进特色水产业加快发展。每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依托,以特色优势农产品为主导,以农业品牌为引领,促进产业向自然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大的区域聚集发展。从土壤环境、种质资源、标准规程、种养技术、现代装备、品牌包装等关键环节入手,积极发展功能农业,全方位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推进延链补链强链,构建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和骨干销售渠道,强力带动全市农业转型升级。
(一)优质谷子。依据我市资源禀赋、文化特点、产业竞争力,结合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对南宫优质谷子产区进行合理规划,促进区域谷子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以富硒土壤区和小米集散地为核心,打造富硒谷子产业带。到2025年,全市谷子播种面积达到14万亩,总产量达到3.9万吨,产业年产值达到6亿元以上。(牵头市领导:周义华,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二)精品蔬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推动蔬菜向设施化、精品化、特色化、高端化方向发展。着力培育南宫市黄韭,品质优、售价高、销售好的高端精品蔬菜,溢价能力提升20%。到2025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由2019年的9.82万亩发展到10.7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由0.2万亩发展到0.245万亩左右。(牵头市领导:周义华,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三)优质生猪。顺应生猪产销区域一体化趋势,大力推进养殖转型、屠宰升级、冷链配送。持续优化生猪产业布局,以生猪养殖龙头企业为重点,推进生猪优势区建设,引导生猪养殖向玉米主产区、屠宰加工企业辐射区和环境承载空间大的乡镇(办)转移。在稳定生猪产能的基础上,鼓励生猪养殖聚集区建设高标准屠宰厂,推进屠宰精深加工、冷链体系和品牌建设。到2025年,全市生猪存栏达到15万头,较2019年增长42.8%,品牌猪肉占比增加20个百分点。(牵头市领导:周义华,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坚持上下联动、分级打造。大力实施“一镇一业”战略,培育区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本市域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发展产业强镇,引导形成“一村一品”。
三、抓住关键环节
按照全产业链打造、全价值链提升的思路,将科技、绿色、品牌、质量元素融入生产各环节,实施十二大工程,打造一批科技高端、标准高端、品质高端、品牌高端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精品农产品,带动全市特色优势产业集聚集约发展。
(一)土壤环境改良工程。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有效改善土壤环境,补齐耕地质量短板,夯实高端精品生产基础。开展质量监测与治理修复。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要,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深度调查,解析污染源头、识别污染边界、划定重点区域,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提升土壤肥力。积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提升肥料的边际效应,提高土肥保产提质能力。持续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建设高标准农田。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精品农产品生产基地率先加强和改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已建成的农业基础设施和高标准农田查漏补缺并建立长效维护机制。到2025年,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牵头市领导:周义华、苏亚平、王军强,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南宫市分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乡镇办)
(二)优良品种繁育工程。把种业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强化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做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相关工作。实施特色农作物种业创新工程,以谷子为重点,培育1个适应机械化生产、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突破性新品种。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建设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1个、繁种面积达到0.2万亩。打造1—2个在全市有影响力、竞争力的种业品牌。到2025年,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牵头市领导:周义华、苏亚平,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各乡镇办)
(三)创新平台建设工程。瞄准特色优势产业关键环节,引入人才、技术等优质资源,加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实现农产品生产由要素驱动向科技驱动转变。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等,深化与京津冀农业院校、科研院所优势科技资源合作,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依托省级创新团队建立横向协作机制,就不同产业间的同类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加快提升全市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全面推进农业创新驿站建设,全市农业创新驿站发展到7个,重点建设1个以上精品驿站,把驿站打造成农业科技创新要素聚集地、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园和特色产业发展引领区。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实行挂牌服务,建立覆盖所有乡村、服务到项目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到2025年,主推技术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强化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技推广职能,改善技术服务设施和条件,积极吸纳优秀涉农大学生,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强化新型科技特派员服务支撑,实现全市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服务全覆盖。(牵头市领导:周义华、苏亚平,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各乡镇办)
(四)技术标准推广工程。落实生产主体责任,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用高标准打造优质产品,以高品质占领高端市场。强化标准转化、推广、应用,特色优势产业全面实现标准化生产,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提升到81%以上。鼓励“两品一标”认证,实施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行动,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培育,推行生态循环生产方式,提高全程质量管控能力,到2025年,全市“两品一标”农产品发展到9个以上。加强质量监管,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建立健全“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追溯机制。(牵头市领导:周义华、苏亚平,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乡镇办)
(五)设施装备升级工程。以特色优势产业关键环节和瓶颈制约领域为重点,加快设施迭代和装备更新,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推动农业设施升级换代,适应机械化、智能化、远程可视化发展趋势,改进传统果蔬大棚。着眼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生物安全、废弃物收集利用水平,推进畜牧水产养殖设施设备现代化。促进农机装备创新,瞄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发展绿色高效智能农机及配套技术。谷子重点推进精量播种、低损收获等环节机械化。蔬菜重点推进育苗移栽、保鲜储藏、收获等环节机械化。畜禽养殖重点推进饲料收获、畜禽粪污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环节机械化。到2025年,设施农业、畜禽养殖、水平总体提升到55%。开展智慧农业示范,加速农业产业数字化进程,落实《河北省智慧农业示范建设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优先在3个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数字田园、植物工厂、智慧农业,逐步深化智能农业的大数据采集、监测、共享、分析、预测、预警、决策应用。(牵头市领导:周义华、苏亚平,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市供销社,各乡镇办)
(六)绿色生产推进工程。推进特色优势产业清洁生产,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推动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精品农产品生产基地等全面推广喷灌、滴灌、微灌等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实现小麦节水品种全覆盖。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大力推广优质肥料和高效施肥技术,到2025年,主要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2%以上。强化农药减量控害,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绿色防控产品,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主要农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分别达到60%和50%以上。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大力开展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提档升级行动,设施先进完备的一级规模场比例由15%提高到35%,设施较为先进的二级规模场比例由35%提高到50%,设施基本满足需要的三级规模场比例由50%降至15%。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回收,到2025年,基本实现秸秆全面综合利用。鼓励特色优势产业全部使用0.01毫米标准地膜,到2025年基本实现农膜全回收。(牵头市领导:周义华,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社,各乡镇办)
(七)加工保鲜提升工程。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推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大力发展仓储保鲜,结合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到2025年基本实现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省级以上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全覆盖。积极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优化农产品加工产业布局,统筹产地、加工基地和销售区,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向产地下沉、向优势区聚集、向中心镇(乡)和物流节点聚集,逐步改变加工在城市、原料在乡村的状况,推动农产品就近加工转化。鼓励重点龙头企业建设产品研发中心,开发功能产品,实现多重增值。推进农产品加工向园区集中,到2025年,培育1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牵头市领导:周义华、苏亚平,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各乡镇办)
(八)休闲农业培育工程。依托区位优势,拓展特色优势产业功能,纵向抓链条延伸,横向抓业态拓展,进一步提高农业附加值。在环主城区周边,依托农业生产生态资源,发展田园观光、农耕体验、文化休闲、科普教育、健康养生等业态,建设综合性休闲园区,满足城市居民多样化需求;沿铁路高速、沿国省干道、沿重点景区周边,依托南宫湖,发展农业生态游、景观游;依托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产业强镇的田园风光,发展传统农区休闲旅游。注重品质提升,坚持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方向,重点打造1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提升服务水平,引导和支持乡村休闲旅游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到2025年,全市乡村休闲农业年接待20万人次以上、综合收入500万元以上。(牵头市领导:周义华、王忠才,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各乡镇办)
(九)“南宫品牌”打造工程。立足重点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南宫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打造高端精品,依托特色优势产业,筛选名、特、优、新农产品以及具有传统影响力的产品,在品种、外观、口感、营养、文化内涵、生态环境、储运保鲜等方面,实行全链条标准化管控,生产具有突出优势的精品农产品,满足高端消费群体差异化、个性化需求,提高附加值,实现高收益。到2025年,全市培育高端产品品牌1个。强化品牌设计,依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完善整体形象,提高品牌产品高端精品外包装水平和市场营销水平,提升农业品牌溢价能力。组织农产品企业参加“农业品牌创新创意大赛”“品牌专家专题对接会”“品牌设计展”“品牌培训”等相关活动,提高品牌设计意识和专业化水平。加强品牌宣传,利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和新媒体等平台进行宣传推广,拓展覆盖层次,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传播快、覆盖广、成本低优势,在新媒体平台上投放品牌农产品宣传短片,扩大“南”字号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开展精准营销,瞄准个性化消费需求,每年组织品牌企业参加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品牌行活动和品牌农产品进北京的“六进工程”,创新品牌营销方式。(牵头市领导:申志刚、周义华,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各乡镇办)
(十)园区基地带动工程。以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龙头企业,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园区基地,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作用,有效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质量。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紧紧围绕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依托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立1个畜牧养殖示范园区。(牵头市领导:申志刚、周义华,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商务局,各乡镇办)
(十一)联合发展促进工程。推进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抱团发展,实现资源和资产的有效利用,不断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体系。发展产业联盟,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经营模式,重点发展壮大1个省级示范联合体,构建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支持规模经营主体通过订单、入股、合作等方式,带动农户分享全产业链经营收益。发展流通联盟,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者,批发市场、物流基地、第三方仓储等流通中介,以及集团消费、餐饮宾馆、连锁超市等销售终端,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提高产销对接效率和应急供应能力,3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全部建立产销合作联盟。发展服务联盟,引导各类服务主体围绕同一产业或同一产品,以合同、协议、章程等为纽带,积极发展服务联合体等新型组织形式,以产中作业环节托管为主,不断向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托管拓展,并向金融保险等配套服务延伸。到2025年,全市培育示范家庭农场20家、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2家、托管服务组织2家,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在全省、邢台市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牵头市领导:申志刚、周义华,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各乡镇办)
(十二)产销渠道对接工程。打破阻碍农产品流通的各种桎梏,有效解决小农户分散经营和农产品集中流通的矛盾,实现生产供给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让南宫农产品进一步融入现代流通体系。拓展线上新渠道,利用好河北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发布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目录,实现线上下单、线下配送。利用京东、淘宝网“特产馆”和扶贫832网络销售平台,每年组织南宫名、特、优、新农产品和扶贫产品上线销售。建立电商清单推送制度,汇总整理国内知名电商企业名单推送给生产经营主体,并指导生产经营主体入驻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和自媒体平台,通过直播带货、融媒体宣传、短视频推广等形式,推动网络营销。到2025年,农产品网上零售额达6000万元,年均增长10%。加快提升本地批发市场功能,帮助农产品生产主体搭建农产品从产地到商超及消费者之间的供销渠道。创新对接模式,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为重点,每年组织一批企业、基地、合作社开展1—2次名优农产品展销推介。积极组织我市优质农产品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廊坊农产品交易会等大型展会,举办品牌专题推介活动。(牵头市领导:申志刚、周义华,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供销社,各乡镇办)
四、强化政策支撑
(一)强化招商引资。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业领域项目。根据我市实际,设立财政资金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乡村振兴基金,统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高标准农田建设、产业融合发展等进行整体化投资。借助市与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签署的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的契机,积极引导企业利用好未来三年内两家银行对我市乡村振兴实施授信额度。开展农业大招商活动,重点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按照延链补链强链要求,谋划制定产业招商地图,建立招商项目库,组织开展“一对一”“请进来”“走出去”等多样化招商。到2025年,每年招商引资额2亿元以上。(牵头市领导:申志刚、周义华,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
(二)强化金融(保险)支农。大力推广“政银担”金融支农模式,依托“裕农通(河北)”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打通数据孤岛,整合涉农数据资源,为经营主体精准画像,引导金融机构开发无抵押、免担保的线上金融信贷产品,跟踪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建立“金融精准帮扶”机制。开展多层次的“线上线下”银企对接,推广“惠农e贷”“小微e贷”“信易贷”等金融产品,简化审批流程,加快信贷投放。加大对集体经济组织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盘活经营主体的房屋、耕地等资产,积极稳妥开展“两权”抵押贷款,推广“地押云贷”“集体云贷”等金融产品。继续做好“双基”共建等农村信用工程,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推广“党建惠农贷”“农贷宝”等金融产品。充分发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进一步解决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的融资难题。进一步扩大农业大灾保险试点范围,实现保障水平覆盖“直接物化成本+地租”。围绕全市特色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引导保险机构开发指数保险、收入保险等创新型险种,提升农业保险服务能力。按照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引导保险机构创新服务方式,探索“托管+保险”模式,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加大我市金融风险监测力度,增强风险防控措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牵头市领导:申志刚、周义华、苏亚平,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三)强化财政支持。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认真落实省“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深化要求。逐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到2025年,达到国家目标要求。积极争取上级涉农资金,集中支持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特色精品基地、农业产业强镇、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等大项目。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按照财政资金投入不高于30%的比例,引导金融机构开发“产业集群贷”“示范园区贷”“精品基地贷”等金融产品。在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的前提下,市政府在新增政府债务限额内,依法合规使用一般债券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公益性项目。(牵头市领导:申志刚、周义华、苏亚平,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四)强化用地保障。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成果在土地流转、土地托管、惠农政策落实等方面的应用。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用足用好设施农业用地政策。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每年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对利用收储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市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安排至少10%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重点农业产业和项目用地。(牵头市领导:周义华、王军强,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
(五)强化人才支撑。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进,以农业创新驿站、产业技术体系为平台,积极引进各方面高层次专家,以领军人才和首席专家身份,参与重大农业科技研发推广。组织开展农业首席专家进南宫活动,支持各方面农业科技人才带项目、带资金、带成果到南宫落地转化。以创新团队、农业创新驿站为平台,积极引导涉农专业毕业生、青年科技骨干驻驿站、进园区、下基地,开展科技研发和农技推广工作。建立健全以服务质量、创新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调动科技人员服务农业积极性。实施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工程,将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由贫困地区向非贫困地区拓展。以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为抓手,加强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的培训,引导土地流转、产业扶持、人才奖励、金融保险等政策向高素质农民倾斜,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新创业。到2025年,培育1500名农业创新创业带头人。(牵头市领导:申志刚、周义华、王忠才,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
五、强力组织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强化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推进力度,做好组织协调、动态管理、监督检查、考核评价等工作;还要明确区域布局、重点产业、重点方向、重点任务,逐级逐产业制定高质量赶超发展推进方案,形成上下贯通、方向一致、有机衔接、多级联动的推进体系。市农业农村局根据发展需要组建重点产业专家技术指导组,开展技术指导、业务咨询等工作。由市农业农村局采取科级干部包乡镇办的方式,强化包联指导。(牵头市领导:周义华,责任单位: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乡镇办)
(二)严格督导考核。要把持续深化“四个农业”推进农业高质量赶超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每年制定推进计划,将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分解到季度,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制定工作推进时间表、路线图。对已确定的重大工程项目,要逐项建立工作台账,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实施进度和效果。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会同市有关部门,定期开展工作调度、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把“四个农业”发展成效纳入乡村振兴考核重要内容。对成绩突出的乡镇办通报表扬,对落实不力、未完成任务、排名靠后的乡镇办通报约谈。(牵头市领导:周义华,责任单位: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乡镇办)
(三)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宣讲、培训和各类新闻媒体,在全市各级全面宣传发展“四个农业”的方针政策,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指导各级干部职工把思想凝聚到推动农业高质量赶超发展上来,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把行动融入到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来,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每年围绕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筛选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案例,集中宣传推介,促进工作落实。(牵头市领导:周义华,责任单位: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乡镇办)